藏密成佛因缘

2020-06-06
邱陵
311

修持藏密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求得“即身 成佛七这是大乘的自利利他的观点。那么“佛”是 什么?何者为“牖”?我在《密宗入门知识》一书的《即 身成佛论》一章中曾指出”就是觉者,自觉觉他,悟宇宙真理者也。换言之,“佛〃就是具有一切智的智人智者、看见者,是异常能力者或超能力者;”佛''即超人,亦即智慧的象征。佛与众生本来平等,只有迷与悟之别,所谓“迷时众生,悟即是佛冈波巴祖师在《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一书中说:“佛的体性或自性, 即是断除和智慧的二种圆满因此,“佛”不是神。有人说,“佛”是掌握了人体科学高层次知识高级学位的人。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某即身成佛”的原理,成佛的因 缘、依据、条件和方法。这些在**的密宗经典中都一一有所论述。试简单归纳如下:

成佛之因:如来藏。

成佛之所依:人身宝。

成佛之缘:善知识。

成佛之法:四转心法、四加行法、本尊法和无上瑜伽大法。

成佛之因的如来藏,指的就是佛性。密宗认为,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藏,即具足佛性。主要因为所“佛”者,法身也,而法身者,空性也,空性遍布一切众生,所以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佛性)。这就是说,只要能够去除身上的无明遮障,觉悟起来,得见真如空性,人人都可成佛。但由于人的种性、根基和素质各有不同,成佛亦有难易之别、远近之分。冈波巴大师所著《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把人分为五种种性(见本书附录一),十分细致;但简单些分成上、中、下三品也无不可。

1.上品大乘种性

这类人不必依靠教诲,他们的身业和语业十分调柔谦和,谄曲心和欺骗心十分微小,对众生十分慈悲,对大乘佛法仰慕喜爱,他们能够自己成长佛法

2.中品不定种性

这类人随着环境和外缘而转变,并无坚定的信仰,就以他们是与什么人接近或学习而定。他们若是与大乘人接近和学习,他们可能成为大乘者;若与小乘人或其他人接近和学习,他们也可成为那类人。

3.下品断灭种性

这类人对佛法功德无丝毫信心;对世间轮回过患不生丝毫哀思;无羞耻;无慈悲;无惭愧;造种种罪恶亦无忧悔。这就是所谓“六”,具足此“六”的人,就是断灭如来种。但并非是说他们已经完全断灭了成佛的可能,而是说,他们要成佛是极为长远的事而已。

成佛之所依为人身宝,人身之所以为“宝”,是因为人身难得。假如以人口数与畜生、虫蚁、海洋生物相比较,人的数目是非常微小的;而人为万物之灵,具有独特的人体生理结构,既有特殊的脉、气、明点,又有觉悟的意识和智慧,具有办成诸种事业的能力。所以,只有人身才能经过修持而成佛, 其他畜生是不能成佛的。当然,虽得“人”而要成佛亦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例如,这个“人”必 须是与众相共的人身,即是说或为男相,或为女相 与大众相同的人身,而且是“诸根圆具”的,即非 生而痴呆暗哑者;这个人身必须是生在有佛法流传 的国家或地区,而且有佛住世传法,能有缘依止那 些住持佛法的人;这个人身必须具有学佛的信心和慈悲心。具备以上条件的人身,才叫做“人身宝”,但是,这样稀有之“宝”却是随时可以坏灭,顷刻之间可能死亡的、是无常的。所以应该把它当做一只舟筏,乘之而越过生死大海;或视之为一匹乘马,御之而脱离险地。

成佛之缘为善知识,在这里,善知识是指上师、或明师或具德上师。为什么称之为“缘”呢?因为虽然具足圆满的“人身宝气但如果没有善知识(上师)的教导和指引,仍然不能成佛。冈波巴大师的《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一书,对善知识作了详细的分类,并指岀,初学者可能遇见的为“众生类的善知”(即人间上师),因此,他们的恩德为**了。这类善知识其条件有八种、四种或二种的不同。即使对具有二种最低条件的善知识来说,他们也必须深通大乘教义和持守菩萨戒律(详见本书附录二)。能海法师辑《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一书的《密乘修法》部分论述的择师法较详,可供初学者参考。选择上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所以能海法师在《择师总法则颂》中写道:“得师先共住,亲近经多旬。若不互观察,皆得越法罪。功德要求全,密乘无开许。师德若不全,悉地无堪能。若得真依怙, 终身应依止。依止勿乖法,乖法地狱沦。当视之如佛,悉地现身证,'能海法师认为有下列缺点的不可择为师:①多忿恚而不具悲心;②贪名图利,供养而无厌足;③恃己傲慢而无防护;④谄曲而不正直。


他开列了较详细的择师条件,共有十项:

1)住调伏:动止要中律,不越显密戒。

2)具三慧:二教闻思修,三慧具不缺(按:二教指显教与密教,三慧指闻慧、思慧、修慧)。

3)有忍力:于功德及证,修行诸方便,神通等甚深,秘藏不显现。

4)性沉毅:作业性坚忍,重诺事不掉。

5)善传授:于观机施教,具方便善巧,次第若登高,初中后不谬。

6)具悲心:为报酬佛恩,令正法不沦,不忍心摄受,非利养恭敬。

7)善论议:依显密法相,能遮表抉择,开合不违量,傍通复中理。

8)精曼荼:于密教事相,善精密了辨(按:曼荼即曼荼罗,意为坛城)。

9)解加行:种种陀罗尼,修行助道等,一一皆具足,实习之修智(按:陀罗尼意为咒语)。

10)根调寂:虽不具相好,内德实充盈,外仪亦可表,慈威而调纯,言少言必当,见者生钦敬。

以上是根据宗喀巴大师著作所述的对上师的要求,实在是很高了。所谓“明师难遇气学者恐怕一时难以遇到合乎上述十项条件的上师,但让学者知晓什么是择师的条件是很必要的。至于学者依止善知识(上师)的态度和方法,冈波巴的《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列岀三条:①恭敬与供养;②爱敬并承事;③修行及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使上师欢喜。因为使上师欢喜,才能获得上师的真心传授,自己才能趋入佛道。


下一篇:藏密密义略释
上一篇:这是**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