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溥谈太乙金华宗旨

2018-12-06
2999

一、何谓《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是修真养性的书。专门阐述先天大道秘传奥旨及金丹要诀。为唐朝吕祖所作。吕袓就是民间传说的“上八仙”之一,吕洞宾老祖。何谓“太乙”?《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于长安东南郊建筑“太乙坛”祭祀三位神——“天一”、“地一”、“泰一”。天一是“阳神”,地一是“阴神”,泰一是“天神”,也叫“元神”。三位神中以“天神”最为尊贵。《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泰一就是太极的具体表现。何谓金华?金华就是“金丹”。宗旨是目的,包括方式方法。日文把《太乙金华宗旨》译为“炼金丹的秘密”。

  《太乙金华宗旨》开宗明义就说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取象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乃是先天太一真炁。金华之光的运转,全用逆行法(“逆成仙”之法),就是注想天心,天心在两眼之间,儒家把它叫作“虚中”,佛家叫作“灵台”,道家叫作“祖土”、“玄关”、“黄庭”和“先天窍”。天心好像宅舍一般,天光就是主人翁。世人闻听这样的道,是千载难逢。修道者,必须在日常人伦、处事行为上,作一个忠孝、净明、仁慈、刚直的人,才能够修真悟性。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大笑不足以为道。”希望练功者,争取作前者,勿作后者。

二、谁把《太乙金华宗旨》传播到欧洲的?

  《太乙金华宗旨》,是由理查德威廉和荣格两位先生合著传播到欧洲的。前者译成德文,后者加以注释。理查德,威廉是德国人,德国迪宾根大学神学晓毕业,当过牧师。荣格是瑞士人,是世界**心理学家,在苏黎世大学任过教。

1899年,理查德自威廉26岁时,来到中国青岛当牧师。他与一般牧师不同,在青岛22年间,他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当时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崇尚西方文明对中国固有文化弃置不顾潜心研究被一些中国人遗弃的儒教和道教,埋头于翻译《论语》和《道德经》向西方介绍。**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他于1922年离开中国回到德国。回德国后与荣格相识。同年荣格邀请他到瑞士苏黎世俱乐部主讲《易经》和《太乙金华宗旨》。从此他们成为好友。同年,德国政府任命理查德·威廉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学术顾问,直到1924年,在北京居住三年,前后在中国共居住25年。在北京期间,拜劳乃宣道士为师,跟他学《易经》并翻译和注释《易经》。1924年,理查德·威廉任务终了回国,回国后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任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把《太乙金华宗旨》翻译成德文,于1929年出版后,轰动欧洲。

理查德·威廉是把中国文化向欧洲传播的先驱人物。于1930年逝世。英国人巴克又把《太乙金华宗旨》从德文译成英文,出版后,在英国也非常畅销,多次重版,其销售扩展到全球。

三、《太乙金华宗旨》传播到日本的经过。

把《太乙金华宗旨》传播到日本的是汤浅泰雄和定方昭夫两位先生。汤浅泰雄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及经济学部,现任大阪大学文学部教授。定方昭夫毕业于上智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现任札幌商科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他们都是文学博士。

他们译成日文所用的原本,就是理查德•威廉所用的原本书----《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现在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能得着这个原本是很费周折的一理查德•威廉之子叫黑尔木图•威廉,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授,专教《易经》。汤浅泰雄经友人介绍托他用微型胶卷把原本拍照下来,寄到日本。汤浅泰雄再用缩微阅读器一边看一边抄下原文,然后才译成日文的。

在翻译过程中,感觉到从欧洲语言译成日文,日本人是很难理解的。而且理查德•威廉并没有照原文全译出来,对原文也有误解的地方。因此,本书除采用德文译本外,还有一部分是使用汉文作为蓝本的。先把古文放在前面,然后又用现代语言译成白话文,使它们并列,便于读者随意选择,一目了然。后部分的白话文,尽量采用理查德•威廉的翻译语言。在古文部分除使用了理査德•威廉用的原本外,还参考了《道藏辑要•金华宗旨》、《道藏续编•吕祖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及台湾自由出版社出版的《太乙金华宗旨》等书。

四、《太乙金华宗旨》的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十三章。是教人如何识别天心、下识心,又怎样识别元神和识神。更进一步教人怎样修炼“元神”,使元神复归正位;怎样制伏“识神”,使它不能猖狂为所欲为。

吕祖继承道教真传,唐朝时代又中进士,他精通儒家经典,中国唐朝佛教盛行,他深受其感染。所以,他把道、儒、佛三家,皆熔为一炉了。看书中的引经据典,就可窥知全貌。 道家求道之方,千端万绪,不离内圣外王之两途。什么叫作内圣?充我之精,固我之形,求先天的真我,去污浊的非我,无人无我,才近乎道。什么叫作外王?为有缘说法,为愚顽度迷,苦口婆心,讲经说法,以期大千世界共登智慧彼岸。救人济世,普度无量众生,方是道的途径。

兹将书中之真髓,分别介绍如后。

  (1)何谓“寸田尺宅可治生”?

练气功的人,无论谁都在追求祛病延年,强身健体,健脑益智,恢复青春活力。那么怎样练才收效?怎样练性命双修?关键在何处?《太乙金华宗旨》都给我们指明了。主要练回光运转,注想天心,天心在何处?在两眼之间“先天祖窍”内。《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这段意思就是说,“一尺四方之家,方圆一寸之地,能支配人的生命。”所谓一尺四方之家,就是人的脸面,人的脸面上方圆一寸之地(两眼间,先天窍〕就是天心。在这方圆一寸之地,有楼台殿阁,玉京丹阙之奇,气象森严可畏,此为至虚至灵的元神居住之地。《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曰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先天窍〕”。“故光一回转,周身之真炁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上述话是吕袓说的,这和《参同契批注》把修道比喻为“御政”是一样的意思。何谓“御政”?“陈乾坤、坎离的法象,隐然具君臣上下之规模,君主无为,臣主有为。”金丹大道,以天心为主,精气为用,正像君主之统御其臣下,所以比喻为御政。古圣真人对先天大道何其如此不谋而合!关键既巳知道,就要努力实践,练功者通周天后,只要坚持练功,光的回转、真炁运行、法轮常转,就不会停息。光易动而难定,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就是“自然法身”。  

“回光”的光字,就是“乾阳”,回字就是返的意思。只要按此法修炼,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旺,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了。

吕祖为了坚定我们的练功,在书中举了一个“蜣螂转丸”的生动例子。他说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这段意思是说,“屎壳螂”转丸,而丸中生白,这是精神贯注的结果。精神贯注粪丸中尚可生胎脱壳,何况我们天心休息处,只要精神贯注于此,焉能不生“法身”呢!吕袓垂慈普度,这是勉励我们要信心十足地练功,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何谓元神、识神?

吕祖说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此千古不传之秘也。”这段意思是说,大凡人投母胎时,“元神”居住在两眼之间“先天祖窍”内,“识神”则住在下面的心脏内。心脏是由血肉相包,大如桃形,由肺叶保护之,肝脏支持之,与大小肠相联系,心脏的活动完全被外界左右,假如一天不吃食物,心就感到不舒服,甚至闻惊则姚,闻怒则苦恼,见死亡就悲伤,见美色就迷恋。而头上的天心(元神)何尝有丝毫地动呢(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这是千古不传的秘密。

吕祖说识神(下识心)逞凶,如强藩悍将,欺侮天君(元神)的暗弱,夺去它的领导权,这样状态继续下去,纲纪废驰,‘国政’即全非矣。然而今元神如能凝神元宫,两眼回光返照,即内视“先天窍”,如贤明的君主即王位,左右大臣尽力辅弼,内政修明,那些奸雄佞臣,自然放下武器,俯首听命,祈求宽恕了。”这就是告诉人们好好修炼,抱元守一,元神作主,识神退位,自然就能洗心涤虑,明心见性,修成正果。

吕祖说:一灵真性,既落乾宫(先天窍),便分魂魄。魂在天心,属阳,轻清之炁,它是来自太虚,与元始(无极)同形。魄为阴,具有阴暗的本性,气混浊,它依附于肉体的心脏。”人的感觉快乐与兴奋,一切好色与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干的。惟有魂,才能藏神。魂,昼居于两目,夜则居于肝,居目能视外物,居肝则梦游。光的运转,是消阴制魄的秘诀。所以回光返照两眼间,就是集中精力炼魂,以保护元神制伏魄,进而抛弃识神。古人修练的出世法:都是炼尽阴滓,变成纯阳,以返本还原。究其道理,不外是消灭魄而完成魂的力量。

 (3)“止观”与“返照”,可制止妄念。

  练气功者,最感苦恼的就是杂念、妄念太多,很不易排除。古人也是如此。吕祖说吾人念至速,霎顷一妄念,却一呼吸应之。故内呼吸与外呼吸,如声响之相随,一日有几万息,即有几万妄念。”其意是说呼吸的一瞬间就有一妄念相伴随,好像声音与回响之相随。所以一日有几万次呼吸,即有几万个妄念。怎样去制止它,用“止观法”就可以制止。什么叫“止观法”?吕祖说‘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觅心了不可得。„„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

;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其意思是说“止观”二字,是不能分开的。止于至善处一天心(因人命异,也有的止于下丹田,但最终要归天心。)“止”就是湛深入静,“观”是看到智慧。以后静坐凡妄念纷起时,不要仍旧呆坐,当究此念起于何处,但以心(意识)查心是查不出所以然来的,怎么办呢?要去止住它,而继之以观,止与观反复地进行,就能排除妄念,加深入静。这就是定慧双修。所说的“回光返照”就是“止观”。“回”就是“止”,“光”就是“观返照只止不观,只能说仅有回转运动而没有光,如果只观而没有止,只能说仅有光而没有回转运动。

吕祖说:“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儒、释、道三教都提倡“返照”,但人人能说,不知如何下手,其实是不知二字的意义。所谓“返照”就是内视,从自己心里,返回到原始无极......“先天真一之炁”,换言之,即返回到先天虚无看自己“太乙身”。但今人仅静坐一、两小时,杂念纷至沓来,净想自己的私事,反而说是“返照”,像这样的坐法,坐到何时才能到头!

  (4)怎样医治“散乱”与“昏沉”?

   练气功的人,在静坐时,除上述妄念外,还有最感头痛的就是“散乱”和“昏沉”两种症状。看吕祖是怎样说的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要静功,日日无间,自有大休息处。若不静坐时,虽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

去奚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也。”吕袓的教导是说,对于散乱和昏沉二症,只要天天静坐,毫不间断,自会得着好的成果。如不静坐,有散乱亦不知,能知有散乱,就是一大进步,即知除却散乱的机会了。昏沉不知与昏沉而知,有天壤之差。昏沉不知,是真昏沉,知道的昏沉,不是全昏沉,其中有清醒之处。吕祖还说:“散乱者,神驰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乱易治,而昏沉难医。譬之病焉,有痛有痒者,药之可也。昏沉则麻木不仁之症也。散者可以收之,乱者可以整之。若昏沉,则蠢蠢焉,冥冥焉。散乱尚有方所,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散乱尚有魂在,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这段的意思,说明“散乱”是神往外奔驰,不能收舍,“昏沉”是昏沉欲睡,心神不能专一入静。如患病,痛痒之疾,用药治疗就可以了。可是昏沉,是麻木不仁,处于无感知的状态,是很难治的。心散,可以努力使之集中。心乱,可以努力使之安静。但是昏沉状态,似在黑暗中蠢动,冥顽不灵,方向不辨。散乱,还有一定的方向,昏沉,全是阴魄在活动。

   怎样除去昏沉?吕袓说去昏沉只在调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虽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于此寄焉。凡坐须要静心纯炁,心何以静,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闻。不闻则细,细则清。闻则气粗,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目不外视,耳不外听,则闭而欲内驰。惟内视内听,则既不夕卜走,又不内驰,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也最后吕祖还教导说广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炷香为妙。„„然亦不必限定一炷香,只要诸缘放下,静坐片时,久久便有入头,不落昏沉睡者。”

  总结吕祖以上的教导,医治“昏沉”的方法,大致有四:一、要把呼吸调整好。此时的呼吸,是鼻孔出入的呼吸(即空气),虽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是与此相连的。真息出现,即不昏沉了;二、凡是坐功须要静心纯炁。心怎样能静?用在调息上。呼吸的出入,只自己的心知道,不可叫耳听见。耳听不着则呼吸细微,细微则清,即能除却昏沉。与此相反,如听见呼吸就气粗,气粗就浊,池就昏沉欲睡;:三、目不外视,耳不外听,耳闫不为声色货利、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邪念妄念就不起了。专注内视、内听,神就不外奔,也不内驰,这样......就能克服昏沉欲睡的毛病,而坎离、乾坤就相交了;四、昏沉欲睡,即起来就地散步,神清再坐,亦可医治昏沉。修道者,不妨一试!

  (5)照见“五蕴皆空”,又不废弃正业。

   练气功要在业余或工作的间隙练功夫,不要耽误正业。吕祖曰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妙用。”吕祖教导我们,练功要循序前进,不要废弃正业。只有修业才能进德。在日常生活,我们要

随时随地进行回光运转,要随时随地返照先天虚无“太乙身”。常说的“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这个意思。应把世上一切事看空。吕祖说看一切物皆空,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著万物„„。”这段意思是说,虽知所有事物都是空的,但不能毁坏万物,不仅不能毁坏,而且不追求个人财富,要在空之中创造物资财富,供他人享受。这就是进德修业。吕袓继之教导说心不空则丹不结。心净则丹,心空则药。不著一物,是名心净,不留一物,是名心空。„„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吕祖的教导是说,心不空则神丹不结。只有心静、心空,则乾坤才能相交,乾坤交才能结丹。只有心静、心空,才能坎离相交,坎离相交才能产药。只有洗心涤虑,一尘不染,才能心净、心空。道家一部全功,一言以蔽之,不过“心空”而已。吕祖慈悲为怀,今一语道破,省却数十年拜师访友了。我们既少走弯路,应信心百倍、诚心诚意、持之以恒地习静打坐,保持“心常空”,以期修成正果,方不负吕袓的教诲。  

   五、结语

练气功者,都愿练成一个有智慧而开悟了的人,但怎样修炼?关键在何处?有些茫然。有的性命书,趣旨隐诲,玄妙莫测,有的藏头露尾,使人陷入五里雾中。可是《太乙金华宗旨》不是这样,明确地告诉人:寸田尺宅可治生。”就是一尺四方的脸面上,方圆一寸之地----天心(先天窍),可支配人的生命。只要回光返照两眼间,坦荡虚无守祖窍,就可“涵养本源,添油接命。”

怎样识别“元神”和“识神”,本书讲得很清楚。教我们按宗旨练静功,就是叫我们练魂制魄,制伏识神,以保护元神,返回纯乾,这就是“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练气功者,最感痛苦的是坐下后杂念起伏,“心猿意马”检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昏沉”和“散乱”也是难医之症。吕袓谆淳教导,用“止观法”一止与观反复地进行,就可止住杂念,收到“定慧双修”之效。至于“昏沉”和“散乱”,只要静心纯炁,目不外视,耳不外听,专注内听内视,神就不会外奔和内驰,而“蛰藏炁穴,众妙归根”了。

上述都是教人怎样修道,怎样按《太乙金华宗旨》练功,但吕祖从另一面提醒人们说: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0„„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如不练静坐,目光流转,为声色货利所消耗,精力耗尽,便堕入幽冥之界。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圣道一脉相传,只有“虚极静笃”,专心致志打坐,才能悟道得道,返回无极

   译者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不吝赐教。

 王魁溥写于北师大

一九八九年八月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