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包括苦行(自我纪律,身体/言辞及精神上的苦行),诵读经书(比如《薄伽梵歌》选择一两本即可),向神顺服(你的行为成果奉献给真实自我)。
如何消除练习瑜伽中遇到的障碍:回归自我中心,冥想静坐。
什么是本性?本性有三种特质:愉悦性、变性和惰性。它让我们享受生活而被束缚,而真实自我看到这些,帮助我们解脱。本性看到是折射在水中的太阳,真实自我看到被折射之前的太阳。当然前者是为后者而存在,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从而我们被蒙蔽双眼,为了看的清楚,需要不断明辨,去除本性中的无知。
真实自我的不同层次:向外去看;快不快乐来自心灵;中立之心;认识本性;心已自由;心消失;只留下真实自我。
具体练习方法:瑜伽八阶,包含十个道德规范,具体详见以下经文:
1.瑜伽的练习包括苦行,诵读经书,向神顺服
2.瑜伽的练习帮助我们将障碍减至最低,以达到三摩地的境界
3.无知,自我中心,执着,憎恶和坚守有形体的生活,是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
4.无知是其余几项障碍的温床,不论它们是潜伏的,薄弱的,中断的或持续的
5.无知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把不纯净当作纯净,把痛苦当作快乐,从而将非我当做自我
6.以自我为中心,就好像是看者(真实自我)的能力,并以此工具(能力)去看(身心)
7.有了享乐经验之后,执着随之而来
8.有了痛苦的经验,憎恶随之而来
9.由于过去经验的累世流转,对生命产生了执着,即使聪明人也一样
10.在静微的思想行式里,这些障碍都可以借由回归至最初的起源处,自我中心而去除
11.在自我中心思想活跃的状态下,可以借由冥想静坐将障碍消除
12.卡马沙亚是所有障碍(业)的储藏所,根源,业会将过去的经验带到今世及来生
13.只要行为的因存在,自会有果报,指的是出现在来世不同生命种类的出生,等级和生命的长度和经验
14.业报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过去行为的善与恶造成的
15.有分别心的人,所有事情都将是痛苦的,其后果是会因害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焦虑不安,导致印象留在心里,创造了新的欲望。三个本性特质是相互冲突矛盾,从而一直控制是心灵
16.尚未降临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17.痛苦来自于真实自我与本性的结合而纠结不清,那是可以避免的
18.本性分为三个特质,愉悦性、变性和惰性。其组成要素和感官的目的是像真实自我提供经验,并帮助解脱
19.本性的特质又分为四个阶段,明确的,不明确的,能下定义的,不能下定义的
20.看者是纯净的,无染的,有观看的能力,但却要通过心灵来看
21.本性(被看见的事物),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真实自我(看者)
22.虽然对于一个已解脱的人来说是消除了,但对其他人来说,本性仍然存在
23.结合真实自我(拥有者),和本性(被拥有者),你会认识两者的原始面貌和力量
24.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25.如果没有无知,就不会有结合,这是真实自我(看者)可以自主的
26.不断的明辨就是去除无知的方法
27.智慧的最后阶段有七个层次
28.通过瑜伽八阶的练习,那些不纯洁便会被智慧之光去除,引向明辨之境。
29.瑜伽八阶(八支)如下:一、雅马:持戒自律;二、尼雅马:遵守,奉行;三、阿萨纳:体位法,调身;四、普拉纳雅玛:呼吸控制法,调息;五、普拉惕亚哈拉:感官内敛,摄心;六、达拉纳:注意力集中,凝神;七、狄亚纳:冥想,入定;八、三摩地:三摩地,沉思,禅定
30.雅马持戒包含,没有暴力,不说谎,不偷窃,禁欲,不贪婪
31.伟大的誓言是全世界的,宇宙的,不受阶级,地点时间和情况的限制
32.尼雅马遵守奉行,包含了净化,知足,苦行,读圣书及敬神
33.当被负面的想法扰乱时,应该以逆向思考,正面,来导正
34.当暴力等负面想法,或行为想去做或已经做了,不论是由贪婪愤怒或迷惑所引起,不论是轻微的,中等的或极端的放纵自己,都是基于无知,并且会带来一些痛苦,我们也应逆向思考
35.在坚定无暴力者面前,所有的敌意都会停止
36.真实,不说谎的人,其行为和结果都变得有所助益
37.不偷窃的人,所有的财富都会跟着来
38.禁欲的人能获得元气,精力
39.当真正不贪婪之后,生命是如何来,为什么出生就会完全明了了
40.借由净化,一个人会开始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也会停止接触其他身体
41.此外,身体净化后,可以获得纯净,喜悦,专注,感官控制及自我认识
42.知足,即可获得**的喜悦
43.借由苦行修炼,身体和感官意识的不洁净被清楚了,得到的是超自然能力
44.借由读圣书,与所选择的神沟通
45.完全向神顺服,将可到达三摩地的境界
46.体位法是一种稳定,舒适的姿势
47.借由减少心神不定,并冥想在无限的苍穹上,可以熟练体位法
48.学会体位法之后就不会被二元性扰乱了
49.体位法稳定后,应该要能控制呼气与吸气的动作,这就是呼吸法或气的控制法
50.呼吸的控制有呼、吸、闭气。它们是由地点、时间和数目来调整的,有长的呼吸,也有短的呼吸
51.控制呼吸还有第四种方法,是专注于内在或外在事物时产生的
52.于是,我们揭开了遮住内在亮光的面纱
53.心灵就适合去做专注的练习了
54.当感官从外在和模仿的事物往内心去感受时,叫做感官内敛
55.从此,就可完全地控制感官了